长了白癜风怎么办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93352.html那日读三aaa兄游记《走过大山四条沟,那醉人的绿啊》,我估摸着文中的“大山”就是让驴友们痴情的泰山,四条沟就是山里著名的八里沟、雁群沟等等。何故如此,只因泰山是景区,天下人都明白景区的路线是要收银子的,收银子以外的沟沟壑壑,峰峰峦峦是受限制的,不是你想去爬就爬,想去钻就去钻的,小小老百姓就是偶尔走过了,也只能说是进了大山,走过了深沟云云。不过,也有例外,只要你有钱,且是外国鬼子,照样能放你一马,你还能在山上任意施工,开山打眼安装防护索链,这样的登山路线你可以称之为恁的“韩国路”或“日本道”或“美国线”,泰山是世界文化、自然遗产,这样开发没毛病。唯独没有中国驴友之路,呵呵,我这样是不是有出卖朋友的嫌疑?有史以来,中国最不缺的就是汉奸。扯远啦,还是先回到那醉人的绿中。三aaa兄说:“沟中风景,虽然只有单调的绿色,但让我心旷神怡,让我赏心悦目。那个绿色,太养眼了,无论是抬头,还是低眉;无论是瞻前,还是顾后;无论是左瞧,还是右看,都有宜人的绿色。无论往哪看,绿色都欢迎着你。”跟着三aaa兄的文字,时而带你跳入层层叠叠的绿,时而又引你昂首信步在时宽时窄的沟,时而感受着遮天蔽日的清凉,时而又呆坐幽静处不知魏晋管他汉唐……看那绿的醉人,因那醉人的绿而得韵:浪漫仙游入幻乡,青山妩媚碧茫茫。不知南北苍林酔,无问东西绿野狂。啸傲层峦终日乐,徜徉幽涧每归忘。一沟葱翠兴难尽,何分七里八里长。意犹未尽中,看到三aaa兄在游记中通报,沟里的薄荷肥了,他知道我一直惦记着去采些。我想,你既然醉过一次绿了,不妨再醉一次。隔天,我吱的一声发出老妖要出洞的信息,三aaa兄和顾老师也同时对暗号般回应,吱吱吱,旋即开启了八里沟采薄荷,那种特休闲特休闲的三人之行。要说大山深沟处的绿色,特别是昨夜雨后,清新的空气仿佛把所有的色彩都融化成嫩绿,大山翠巍巍绿的挺拔,松树碧茸茸绿的耀眼,小草水淋淋绿的透明,缤纷的花朵越显得红瘦绿肥,星星点点的点缀在漫山的绿毯上。绿是生命,是希望,是健康,是欣欣向荣的活力,更是一片宁静。绿色清新的直教人陶醉,宛若一河翡翠随风微微摇动着,流进了我们的眼睛,流进了我们的心胸。美美的,似乎整个大山都是我的了,这样行走在自己的大山里,非常非常惬意。不经意间就冒出了句三aaa兄不好意思说出口的粗话,这儿他妈的真痛快!顾老师手捧相机不停的对着花花草草拍摄,我突然想如果易安女士生于当代,是否会同顾老师一样痴迷这雨后山谷的一片厚绿,还会发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伤感吗?三aaa兄在前面沟里摇头晃脑的走着醉步,不是那种六亲不认的步伐,是薰薰如睡般的悠然醉行;似孟浩然的“放性”,似王维的“萧散”,又似陶翁“采菊东篱下”的慢节奏。我梦幻中似有两位仙人飘然歌咏而至,“春漫漫兮群山青,雨蒙蒙兮万木新。。。”“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此刻,我采薄荷的手也慢了下来。原来醉人的绿是这个样子。我们不但醉在绿丛,还行在花间。该开的花都开了,有一些能叫上名字,大部分都不认得;一旦遇有不认识的花草,三aaa兄和顾老师就会说有“百合草”老师在,咱就知道这花叫啥名了,我知道“百合草”是谁,上周在泰山后石坞与光明顶大师的队伍偶遇,其中就有“百合草”,后来又一起在天烛峰盘道走了一段路。暗想,等有机会一定向“百合草”讨教一二。花花草草在被顾老师的拍的风情万种,阿娜多姿,我和三aaa兄也忍不住对花品头论足,痴痴地望着花开的样子。爱花是人得天性,不分男女老幼,花,是宇宙赐予人类的美丽,喜花、爱花、痴花、惜花,就是因为它是大自然的精灵;有了花,大地一年四季才会绚丽多彩,才能有收获。微风吹过,隐约传来阵阵的清香,那是一缕悠悠的香甜,浓淡相宜。那一刻,我恍惚被时光的手推入了繁花深处,徜徉于唐诗宋词的意境之中;静静的,用心聆听花开花落的轻语呢喃,隔空与古人对吟:“篱落疏疏一径深,梳头新绿未成阴”。“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花草是大山绿的一个单元,单元汇集就组合了这厚厚的绿。看着这些唯美的花草,总是习惯效仿古人吟咏一番,这才有“登泰山,云话泰山的花花草草(一)”之文。一、七律《咏薄荷》青青翠叶独清凉,郁郁芳馨不寻常。薄荷从来花淡紫,草茎自是染微黄。田园林壑丛丛盛,山野沟边簇簇苍。利嗓滋咽止干咳,提神醒脑药蔬良。(平水韵)薄荷,土名叫“银丹草”,俗名:香薷草、鱼香草、土薄荷、水薄荷、接骨草、水益母、见肿消、野仁丹草、夜息香、南薄荷、野薄荷等。多生于山野湿地河旁,根茎横生地下,多生于米海拔高度,但也可在米海拔上生长,是一种有特种经济价值的芳香作物。全株青气芳香。叶对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后结暗紫棕色的小粒果。薄荷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薄荷具有医用和食用双重功能,主要食用部位为茎和叶,也可榨汁服。在食用上,薄荷既可作为调味剂,又可作香料,还可配酒、冲茶等。薄荷在中国早有记载,一种广泛的说法认为,薄荷最早见于西汉扬雄的《甘泉赋》:“攒并闾与茇葀兮,纷被丽其亡鄂。”这个“茇葀”应该就是薄荷;还有《唐本草》早在多年前也有记载,古人就已知采集薄荷供食用和药用,后来需要量增加,就大量栽培,培育出不少品种,如紫茎紫脉薄荷、青茎圆叶薄荷、大叶青种薄荷、小叶黄种薄荷等。《本草纲目》认为:薄荷味辛、性凉,无毒。长期做菜生吃或熟食,能祛邪毒,除劳气,解困乏,使人口气香洁。还可治痰多及各种伤风。此外,煎汤洗可治膝疮,榨汁服可去风热及口齿诸病,捣成汁含服去舌苔苦涩;用叶塞鼻,止出血;还可治蜂蛰蛇伤。薄荷是一种充满希望的植物,人生难免有许多错过的人或者事物,能再次相遇、相亲和相爱的机会几乎没有,但越是没有就越是想念,薄荷虽然是一种平淡的花,但它的味道沁人心脾,清爽从每一个毛孔渗进肌肤,身体里每一个细胞都通透了,那是一种很幸福的感觉,会让那些曾经失去过的人得到一丝安慰。二、七律《藿香》翠叶紫花生野芳,青枝嫩蕊发鲜光。风过郁郁寻常物,雨后苍苍送空凉。可药能茶亦调味,散寒降热解烦狂。笑嗔不做趋炎客,正气通身自藿香。(平水韵)藿香,又名:合香、苍告、山茴香等,藿香亦可作为烹饪佐料或材料。因其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是一种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烹饪原料,七律《咏蛇莓》龙蛇吐艳密丛丛,赤果丹珠粒粒红。藤蔓黄花逢细雨,嫩茎翠叶得清风。信知蚕莓总相似,更觉荔枝常误同。为药止疼消热毒,摘来可口入诗中。(平水韵)春末夏初,在爬山的时候经常见到一种或匍匐于山脚地头,或躲在犄角旮旯,和草莓有几分相似的鲜艳果实,这就是传说中沾上过蛇的口水的蛇莓果实,听名字好吓人。在民间,关于蛇莓的故事大部分是和蛇有关的,在淮南蛇莓被称之为“蛇蛋果”,传言蛇由此果中钻出;在河南河北,蛇莓则被称之为“长虫食儿”,意思是这个果实是蛇的口粮。在广西等地区还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蛊的故事,传说有个女孩独自一人去了苗区,无意间吃了一种叫做“蛇泡子”的蛇莓果。这个“蛇泡子”在苗区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传说它是蛇神的零食,只有神灵才能独享。所以吃了“蛇泡子”女孩被蛇神给诅咒了,变成了半人半蛇的怪物。这虽然是一个非常荒谬的故事,但却给蛇莓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元人吴瑞的《日用本草》中有言:“蚕老时熟红于地,中空者名蚕莓;中实极红者名蛇残,乡人不敢食,恐有蛇残。”而“乡人不敢食”是说乡民被蛇莓鲜艳的外表给吓住了,没人敢吃这种艳红的果实。后来,李时珍把“蛇残”取名为蛇莓。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着,蛇莓“旧曰蛇莓有小毒,令人盗汗,今之毒物研究所得,则称此果无毒。又今人以此草蔓生如蛇,而释其名,虽亦通,然不可取也。”看来这鲜艳的蛇莓在传说中是具有毒性的,可能还会吃死人。但经过李时珍的亲自尝试,发现这蛇莓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可怕,他说到“俗传食之能杀人,亦不然,止发冷涎耳”。意思是蛇莓的毒性虽吃不死人的,但吃了会有恶心想吐的感觉。蛇莓的“莓”在古代是指“苔藓”,就比如李白的“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石龟的头)剥落生莓苔”,后来这个“莓”又被延伸成“低矮蔓生草本”的意思,有很多果子也因为这个意思,被冠以树莓、黑莓等等。蛇莓的名字之所以叫蛇莓,一是蛇莓喜欢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当蛇莓成熟的时候,也正是蛇冬眠结束,准备出洞觅食之际,而蛇莓低矮的植株,结的果实基本靠近地面,所以,人们一直认为蛇莓的果实一定被蛇爬过;二是蛇莓异常艳丽,蛇在繁殖期会经常在有蛇莓的草丛中聚集,被误以为蛇特别喜欢吃这种鲜艳的果实,所以就把这种果实叫做蛇莓了。蛇边吃边爬,还一边乱吐毒液,导致果实就有了毒性,呵呵,蛇毒对蛇来说是很珍贵的液体,蛇不会傻到随便乱喷的地步,民间关于蛇莓有剧毒的说法不可靠。蛇莓的果实确有微毒,不能多食,其实微毒确实很微,可以忽略不计,关键是此物寡淡无味,除了鲜艳好看外,没有食用价值,吃它作甚。蛇莓,别名:蛇泡草、龙吐珠、三爪风、鼻血果果、珠爪、蛇果、鸡冠果、野草莓、凤梨蛇莓等等。蔷薇科,多年生草本,全株有柔毛;匍匐茎长。小叶片倒卵形至菱状长圆形,花单生于叶腋;多野生于山坡、草地上、路旁、沟边或田埂杂草中;全草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收敛止血作用,又能治毒蛇咬伤,敷治疔疮等;并用于杀灭蝇蛆。三、七律《咏紫苏草》叶面斑斓掠紫光,枝头锦绣摇清芳。迷人娇靥色红艳,惹目翠鬟芬馥香。一片葱茏邀蝶到,千行灿烂约蜂忙。舌尖莫怪味殊异,蔬茹常烹凉饮汤。(平水韵)紫苏,别名:白苏、赤苏、红苏、香苏、黑苏、白紫苏、青苏、野苏、苏麻、苏草、唐紫苏、桂芢、皱叶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植物本身具有特异的芳香。叶片多皱缩卷曲,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嫩枝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花冠白色至紫红色,花期8-11月,果期8-12月。紫苏叶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紫苏原产中国,主要分布于印度、缅甸、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等国家。中国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及台湾省均有野生种和栽培种。紫苏在中国种植约有近年的历史,主要用于药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叶(苏叶)、梗(苏梗)、果(苏子)均可入药,嫩叶可生食、作汤,茎叶可淹渍。紫苏叶也叫苏叶,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咳嗽、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种子也称苏子,有镇咳平喘、祛痰的功能。紫苏全草可蒸馏紫苏油,种子出的油也称苏子油,长期食用苏子油对治疗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显疗效。近代,紫苏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质及营养成分,成为一种倍受世界
就这样过了一个时辰,那伙少年突然额上冒汗珠捧着肚子在地上翻滚喊着肚子痛。酒店老板吓坏了忙询问何故,少年怀疑螃蟹有毒,央求老板找大夫。华佗便主动上前说自己是大夫,可治着病,但要求少年们以后要尊重老人,听取老人劝告,少年们疼的要命,便立即答应了,华佗让少年们等片刻,自己出门取药去了,徒弟忙跟上了问到:“师傅,要取药我回去药店取便可。”华佗却说不用,酒铺门外就有。说完便去门外采了一些紫叶草让老板熬汤给少年们服用,少年们服用完了后顿时不再感到肚子痛了,并向华佗再三道谢回家了。出了酒店,徒弟心生疑惑,便问道:“老师,您可从没有用紫草治过病,您怎么知道紫草能治吃螃蟹中毒的病?是哪本书上这样写的?”华佗道:“书上没有讲过,难道你忘了?前不久我们不是看到水獭吃紫草叶治病的情况吗?”徒弟顿时回想起一年夏天,华佗带着徒弟在一条河边采药。看到水里一只水獭逮住了一条非常大的鱼。一口气全吃了,由于吃得太多,水獭很是难受,不停翻滚,后来,只见水獭爬到岸边一块紫草地边,吃了些紫草叶,又爬了几圈,跳跳蹦蹦地回到了河边,一会儿便舒坦自如地游走了。看到这个情景,徒弟只是感到有趣,但华佗的却把它记在了心里。
华佗对徒弟说:“鱼属凉性,紫草属温性。今天少年们吃的螃蟹也是凉性,我用紫草来解毒,这是向水獭学的。”此后,华佗把紫草的茎叶制成丸、散。给人治病中,又发现这种药还具有表散功能,可以益脾、宣肺、利气、化痰、止咳的作用。由于这种药草是紫色的,吃到腹中很舒服。所以华佗给他取名叫“紫舒”。后来人们不知道为何又把它叫作“紫苏”。四、七律《蔷薇花》满架繁英攀竹篱,萦连缱绻寄村墅。孤墙溪畔怡人心,院旁地边香些许。柔蔓茁姿春意狂,缤纷袅娜羞无语。嫣红百日蝶蜂忙,带刺剪风俏枝举。(平水韵)蔷薇花通常特指多花蔷薇,又名多花蔷薇、蔷蘼、刺玫、白残花,为落叶小灌木。是一种蔓藤爬篱笆的小花,耐寒。喜光花木,需充足阳光。花色以粉红、白居多,自古就是佳花名卉。蔷薇不但美化环境,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蔷薇清暑,和胃,活血止血,解毒。五、七律《百合花》喜气盈盈百合开,灵眸灼灼下瑶台。细腰摇影若霞锦,妖媚柔娥衬粉腮。仙子云裳花好梦,卷丹凝露送香来。芳魂一展千般意,风雨相扶两莫猜。(平水韵)百合花素有“云裳仙子”之称。百合的种头由鳞片抱合而成,取“百年好合”“百事合意”之意,中国自古视为婚礼必不可少的吉祥花卉。世界上野生百合有近百种,我国是百合起源的中心,在山区遍地野生的就有橙红色的卷丹和白色的野百合两种,是我国宝贵的种质资源。百合花是个有故事的花。六、七律《小蓟》闲野荒原田埂生,素雅平淡伴微名。茎仟叶薄无词客,丛密根苗亦有情。饥困充粮能果腹,丰肥菜食瘦身轻。蕊花敷贴祛瘀肿,枯蔓凉血疮毒清。(平水韵)小蓟,民间俗称蓟菜牙、刺角芽、刺角、野红花、小刺盖、刺菜、猫蓟、青刺蓟、千针草、刺蓟菜、刺儿菜、青青菜、萋萋菜、枪刀菜、野红花、刺角菜、木刺艾、刺杆菜、刺刺芽、刺杀草、荠荠毛、小恶鸡婆、刺萝卜、小蓟姆、刺儿草、牛戳刺、刺尖头草、锯锯草、小刺盖、萋萋芽、踢踢芽、刺牙菜。为菊科蓟属的植物。七、七律《地黄》山沟薄岭寂寥开,任凭霜欺下镜台。鲜汁生津清血热,炮煨补髄精华来。风干益肾降烦渴,六味神通济世材。叶荡自羞低首唱,花铃轻晃醉香腮。(平水韵)地黄,别称:生地,怀庆地黄,小鸡喝酒。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叶脉在上面凹陷,花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花冠外紫红色,内黄紫色,花果期4-7月。生于海拔5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处。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同时其药性和功效也有较大的差异。此外,地黄初夏开花,花大数朵,淡红紫色,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八、七律《咏山莨菪》草本莨菪野外生,天仙繁茂独危横。疏枝不语虎狼逐,冷蕊无情神鬼惊。蛊毒从来迷眼乱,谋邪能使欲心倾。花黄见紫味含臭,萼绿垂钟脉络明。(平水韵)泰山有条莨菪沟,之前一直认为是叫做“浪荡沟”;此沟多生山莨菪而得名。山莨菪,别称小天仙子、黑莨菪、山烟、狂草、牙痛子、米罐子、熏牙子、马铃草等。茄科、山莨菪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根粗大,近肉质。叶柄两侧略具翅。花俯垂或有时直立,花萼钟状或漏斗状钟形,花冠钟状或漏斗状钟形,紫色或暗紫色,花盘浅黄色。果实球状或近卵状,肋和网脉明显隆起;挺直。分布于蒙古、俄罗斯、欧洲、印度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华东有栽培或逸为野生。常生于山坡、路旁、住宅区及河岸沙地。山莨菪茎叶繁茂,群花期长达2个月,山莨菪根可供药用,其叶、根、花、种子入药,具镇痛解痉之功效;主治胃肠痉挛、胃腹作痛、神经痛、咳嗽、哮喘、癫狂,外用治痈肿疗疮、龋齿作痛。此种亦是提取莨菪烷类生物碱的重要资源植物。天仙子(莨菪)有大毒,《神农本草经》将其列入毒草类中药。李时珍说:“莨菪、云实、防葵、赤商陆,皆能令人狂惑见鬼,昔人有未发其义者,盖此者皆有毒,能使痰迷心窍,蔽其神明,以乱其视听故耳。”江湖上传说的“蒙汗药”,大多以天仙子制成,清代程穆衡在《水浒传注略》说:“蒙汗药,莨菪花子也,有大毒,食之令人狂乱。”据史书记载,唐朝安禄山曾经将天仙子加入酒中请契丹首领饮用,然后将其坑杀;明代妖僧武如香以天仙子为主要原料制作“妖药”,制造灭门血案。天仙子的花为带奶酪色的黄色,并有紫色的筋脉。有令人不舒服的刺激性臭味,而且含有剧毒。服下从它萃取出来的汁液,会造成语言、视觉的障碍,甚至导致死亡。有人拿它来毒杀别人,因此它的花语是“邪恶的心”。九、七律《咏垂盆草》满地青萝满地春,一盆碧翠一盆新。根连绿树花添色,影入清溪草见茵。细蕊玲珑鼠牙口,垂茎窈窕佛家身。婆娑蔌蔌何悠远,飘曳柔姿亦可人。(平水韵)垂盆草,别称:狗牙半支、狗牙瓣、鼠牙半支、瓜子草、狗牙草、山护花、石指甲、佛指甲、地蜈蚣草、打不死等。多年生草本多肉植物。花茎细,匍匐,节上生根,叶轮生,叶倒披针形至长圆形,聚伞花序,花少,花无梗;萼片披针形至长圆形,花瓣黄色,种子卵形,5-7月开花,8月结果。在我国分布很广,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垂盆草一般生长在山坡岩石石隙、山沟边、河边湿润处,极易栽培,对环境要求不严,家前屋后均可种植,也可盆栽,通常采用分株繁殖。该种全草入药,性凉、味甘淡微酸,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痈肿疮疡。据说在清代有一个曾姓农民,有一天忽然腹痛,里急后重,大便粘液浓血,一日二十多次,急请当地医生治疗,诊断为痢疾,服药却无效。眼看着一天天瘦下去,却毫无办法。一天,女儿拔了一篮猪草回来,内中有很多石指甲草(垂盆草),男主人想起此草能治猪的腹泻,便要妻子煮一碗给自己配粥吃。刚吃二餐腹部就不痛了,连服3天,粘液浓血全止,痢疾痊愈。邻里人都啧啧称奇。此后,只要同村人患同样痢疾者,也用此草配粥吃,全都好了。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都知道了石指甲草(垂盆草)治疗痢疾有神效。就这样,慢慢的,垂盆草也就成为一味常用中药。垂盆草性凉,能够清热解毒,对于各种热毒证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热毒壅盛导致皮肤出现的疮痈肿毒,可以用垂盆草鲜品捣碎外敷。水火烫伤也可以用垂盆草加凡士林做成药膏,敷在烫伤处。而垂盆草内服还能改善咽喉肿痛、口腔溃疡、腮腺炎、乳腺炎等炎症。垂盆草既能清热,又能利湿,对于湿热重的患者有很好的改善效果。湿热结聚在脾胃、蕴蒸肌肤就可以导致湿热型黄疸的出现,同时还会伴随小便黄、眼睛黄等典型的黄疸症状,所以垂盆草能够起到利胆退黄的作用。十、七律《咏委陵菜》林下岩前多乱蓬,路边坡地尽群丛。黄花点点莺吟月,绿叶翻翻蝶趁风。独独静眠青草里,慵慵斜卧白头翁,郎中用药清瘟毒,化湿降糖止血功。(平水韵)委陵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壮,圆柱形,稍木质化。叶为羽状复叶,小叶片对生或互生,上部小叶较长,向下逐渐减小,上面绿色,下面有白色绒毛,花瓣黄色,果卵球形,深褐色,有明显皱纹。花果期4-10月。别称:翻白草、白头翁、蛤蟆草、根头菜、虎爪菜、老鸦翎、老鸹爪、痢疾草、天青地白草等等。委陵菜多生于山坡草地、沟谷、林缘、灌丛或疏林下,全草入药,春季采嫩苗,夏、秋季采全草,洗净鲜用;全草亦可晒干备用。其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效。委陵菜是典型的温带类型植物,热带很少,由于委陵菜属植物变化很多,生长类型多变,所以,这个属一直是很难细分的类群。如朝天委陵菜、三叶朝天委陵菜、鹅绒委陵菜、钩叶委陵菜、莓叶委陵菜、疏毛钩叶委陵菜等等,还有很多……翻白草是委陵菜属的其中一种,济南南部山区多见,全株都有白色绒毛。很多委陵菜属植物都叫翻白草,只因他叶子表面翠绿翠绿的,一阵风吹过叶子背面翻过来时,远看若雪霜一样白茫茫一片,故又称为翻白草。但植物名叫翻白草的只有一种,他的根部发达若鸡腿,所以民间俗称“鸡腿草或鸡腿参”,其根部淀粉含量很高,鲜的挖出来,剥掉外皮就可以吃,吃起来清脆香甜,荒年还可以把根挖出来磨粉以救济,春天翻白草的嫩叶也可食用。除了可以吃外,同时翻白草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翻白草的花、叶、根都能入药,可治疗痢疾、腹泻、白带、疟疾、吐血、便血、外伤出血,赤痢腹痛、久痢不止、痔疮出血、痈肿疮毒等病症。据说用这种翻白草泡茶饮,有降血糖的功效,对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对于翻白草治疗糖尿病目前医学界还没有给出明确的定论。尽管说翻白草对治疗糖尿病有缓解作用,但并不一定就会有效果,还是不要盲目相信民间偏方,毕竟糖尿病还需要考虑引起的并发症,遵医嘱和配合饮食才是治疗之道。十一、七律《咏商陆》弯弯绿影根驱水,寂寂千枝叶厚肥。三十除五商陆隐,百千腷膊晚鸦飞。累累落落斜风急,簇簇团团细雨微。小雅怡然言采蓫,我行其野染烟霏。(平水韵)商陆,多年生粗壮草本植物,高0.5-1.5米,根肥大,肉质,倒圆锥形,外皮淡黄色或灰褐色,内面黄白色。茎直立,圆柱形,有纵沟,肉质,绿色或红紫色,多分枝。叶片薄纸质,椭圆形、长椭圆。总状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圆柱状,直立,通常比叶短,密生多花;果序直立;浆果扁球形,直径约7毫米,熟时黑色。商陆生活力强,常野生于山脚、林间、路旁及房前屋后,平原、丘陵及山地均有分布。在《诗经小雅》里,有一段诗歌就说到了商陆:“我行其野,言采其蓫。婚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畜,言归斯复。”意思就是说:一个遭丈夫冷落的女子,走在郊野荒凉路,辛苦的采摘蓫叶。只因婚姻的缘故,才嫁到你家。既然而你不好好待我,我只好走回娘家再也不回来了。其中“言采其蓫”中的“蓫”,说的就是商陆。商陆还有两个好听的名字叫胭脂草、女儿心。因为商陆的浆果成熟时呈深红紫色或黑色,把果子掐开,有紫红色的汁液,民间常用这种汁液当作胭脂涂女孩子的额角。本草纲目时珍曰∶此物能逐荡水气,故曰。讹为商陆,又讹为当陆,北音讹为章柳。或云枝枝相值,叶叶相当,故曰当陆。或云多当陆路而生也。如此看来,这商陆古来就有,而且还应该是一个常见品种。但是可惜的是,现在要想见到这种本土商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现在见到的商陆大多是美洲商陆,也叫垂序商陆,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走在山里的时候,你就会被这种入侵植物惊人的生长能力所惊呆,它们整片整片生长在山中,而且每株生长的都非常高大。“土著民”和“殖民者”的最主要的区别在果实,本土商陆的果序是直立生长的,而美洲商陆的果序是垂下来的。还有,商陆的叶柄是绿色的,可以吃,而美洲垂序商陆的茎是红色的,有毒。十二、七律《咏飞蓬草》相貌不扬荒野生,蓬飞逐影舞孤清。寒来暑往能迷客,雨落云浮亦寄情。细叶密排黄碟聚,纤枝长列白花倾。遇风张伞四方走,散播天涯悄默声。(平水韵)飞蓬,菊科飞蓬属,二年生草本植物。茎单生,叶片披针形,花期7-9月,花淡红紫色或白色,种子上有冠毛。飞蓬分布广泛,是常见的野草,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中国文学中,飞蓬一词有“野外飘零、身不由己”的象征意义,蕴含着无奈、哀愁与悲叹。飞蓬草俗称“万人嫌”,也叫鱼胆草、臭艾、小山艾、竹叶艾等等,不同的地方叫法也不同。有大飞蓬和小飞蓬之分,飞蓬草在农村可以说是很常见的一种野草了,分布非常的广泛,在全国各地都能看到这种野草,比如云南、湖北、江西、浙江、河北、河南、山东、吉林等地都有这种飞蓬草。虽然飞蓬草是农民眼中讨厌的野草,但它也是一种很好的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飞蓬草具有清热利湿,散瘀消肿的功效,煎水内服可以治疗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胆囊炎等病症。外用治牛皮癣、跌打损伤、疮疖肿毒、风湿骨痛、外伤出血,鲜叶捣汁可以治中耳炎,眼结膜炎等病症,药效十分显著,用途广泛,是很好的一味药材。小飞蓬的特点是它的繁殖速度很快,因为当它的种子成熟时,只有有风吹过,就能把种子吹散到各处,和蒲公英的传播方式一样,生长速度也非常的快,所以它才能分布的这么广泛。“蓬”就是蓬草,俗称“飞蓬”。其根类竹根,枝叶似杨柳,盘盘旋旋。蓬草根短浅易断,秋季枯干后,由于体轻,遇风根断,随风而走,所以有“秋蓬恶本根”的说法。“转蓬”是指蓬草团随风旋转飞舞,据说古人也因见其风中之姿而触发制车轮的灵感。蓬草惯性向横蔓生,但若生长在麻园中,因黄麻棵棵挺直,蓬草为了阳光和露水,会依附黄麻挺直向上生长,所以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以蓬草依附黄麻而生,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飞蓬在古诗文中有两个意义。其一,形容人的头发很乱。如《卫风·伯兮》中“自伯之东,首如飞蓬”,成语“蓬头垢面”里的“蓬”也是这个意思。《伯兮》中的“飞蓬”是“蓬”的一种,遇风之后易被吹散。这首诗是写一位妻子对远方行役的丈夫深切的呼唤。“女为悦己者容”,而“悦己者”在远方不得见,便没了兴致梳妆打扮,头发像蓬草一样杂乱。“飞蓬”在此也有了漂泊不定、无根随风飘动的内涵。其二,形容人的漂泊无定。较早地创造这一意象的是曹植。如他在《杂诗·二》中就曾写道:“转蓬离本根,飘飘随长安”,用“蓬”来比拟自己,“转蓬飘飘不定,‘流转无恒’,远离本根和同伴,孤寂无依。这并非其本心的意愿,而是恶劣的外在原因播弄的结果。”以表达自己迁徙不定的痛苦。蓬的这种飘无定所的特征与诗人曹植的生活境遇及内心活动产生了共鸣。自曹植之后,“转蓬”意象就被后世的诗人所使用并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含义:漂泊不定。例如潘岳《西征赋》:“陋吾人之拘挛,飘萍浮而蓬转。”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绩《登垅坂二首》:“转蓬无定去,惊叶但知飞。”李白在送别杜甫时慨叹“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吊古战场文》里用「蓬断草枯,凛若霜晨」来营造战后沙场的悲凉气氛,等等。未完待续。其中大部分图片来自顾老师的美拍,一并表示感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tongyehuayuea.com/tyhytz/6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