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河南遭遇了一场怎样的强降雨?
17日以来,郑州、焦作、新乡、洛阳、南阳、平顶山、济源、安阳、鹤壁、许昌等地出现特大暴雨,强降雨中心位于郑州,最强时段在19日至20日。特点如下:?累计雨量大:17日8时至21日8时,河南省平均降雨量达.7毫米;郑州市平均降雨量.2毫米,郑州新密市白寨累计降雨量最大达.9毫米,郑州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毫米,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已超当地年平均降雨量(郑州全年平均降雨量毫米)。
?持续时间长:本次过程从7月17日8时开始,截至目前已持续4天。最强降雨时段出现在19日至20日,郑州连续两天出现大暴雨到特大暴雨。
?短时降雨强:郑州、开封等多地1小时降雨量超过毫米,其中郑州气象观测站最大小时降雨量达.9毫米(20日16时~17时),突破中国大陆小时降雨量历史极值(.5毫米,河南林庄,年8月5日)。郑州局地3小时最大降雨量达毫米。
?降雨极端性突出:本次强降雨过程中,郑州、嵩山、新密等10个国家级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建站以来历史极值。其中,郑州市二七区尖岗气象站24小时降雨量高达.9毫米,超过郑州全年平均降水总量。
河南降雨量实况图(7月17日08时-20日17时)
二问:这次降雨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四大原因
?大气环流形势稳定。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分别稳定维持在日本海和我国西北地区,导致两者之间的低值天气系统在黄淮地区停滞少动,造成河南中西部长时间出现降水天气。
?水汽条件充沛。7月中旬河南处于副高边缘,对流不稳定能量充足,18日西太平洋有台风“烟花”生成并向我国靠近。受台风外围和副高南侧的偏东气流引导,大量水汽向我国内陆地区输送,为河南强降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降水效率高。
?地形降水效应显著。受深厚的偏东风急流及低涡切变天气系统影响,加之河南省太行山区、伏牛山区特殊地形对偏东气流起到抬升辐合效应,强降水区在河南省西部、西北部沿山地区稳定少动,地形迎风坡前降水增幅明显。
?对流“列车效应”明显。在稳定天气形势下,中小尺度对流反复在伏牛山前地区发展并向郑州方向移动,形成“列车效应”,导致降水强度大、维持时间长,引起局地极端强降水。
三问: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如何开展?
对于此次极端强降雨,中国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中国气象局领导靠前指挥,多次进行部署指导,强调全力以赴扛牢第一道防线政治责任,全力做好主汛期气象预报服务。中国气象局16日19时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Ⅲ级应急响应;21日8时,升级为Ⅱ级。中央气象台自17日早晨以来共发布暴雨黄色预警10期、橙色预警3期。河南省气象局16日10时启动暴雨Ⅳ级应急响应,16日20时升级为Ⅲ级,20日6时升级为Ⅱ级,21日2时58分再度升级为Ⅰ级。17日以来,河南省气象部门发布雷电、暴雨、大风等预警信息条,暴雨红色预警信息条;郑州自19日夜间起发布暴雨橙色、红色预警信号共11条,短信接收总人次达1.2亿,向2.25万名应急责任人发送预警54万条。中国气象局16日向相关部门报送重大气象信息专报,随后滚动发布6期决策气象服务材料。河南省气象局15日报送的《重要天气报告》指出“17日到19日我省北部中东部有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需加强防范”的,之后滚动发布《重要气象信息》《气象信息快报》等决策服务材料,开展联合会商8次,并联合水利厅、自然资源厅发布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并对省防汛办、省应急厅、省地质环境总站开展了叫应服务,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均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送达本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四问:未来这场雨还要下多久?
预计未来三天,河南省仍有降雨,其中21日降雨强度大,郑州有暴雨、局地大暴雨。具体预报如下:?21日,河南中北部有大到暴雨,北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郑州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50毫米~毫米)。
?22日,河南中西部有小到中雨;郑州地区有小到中雨(5毫米~15毫米)。
?23日,河南中西部小到中雨;郑州地区有分散性阵雨(1毫米~5毫米)。此轮强降雨过程趋于减弱结束。
五问:对后续应对有何建议?
河南强降雨过程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极端性显著,目前已有多个中小型水库和河流出现超汛限水位和超警洪水,多地出现内涝、山洪等灾害。预计未来三天河南降雨持续,致灾风险极高,并且灾害发生有滞后效应,各地需继续做好洪涝、地质灾害等防御以及河堤、库坝等的巡查工作,并防范强降雨对救灾各项工作的不利影响,提前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来源:光明日报
了解最新汛情信息
请 统 筹:王 鹏
主 编:王晨光 编 辑:靳 岩
责 编:赵晓晓 校 审:王盈燕丰舒潍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 律师朱建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